裁員的訊息也終於週知,有進去過CTO或CIO的Office面談過,CIO Office裡陳設一些我看過或是見過的管理書籍,但CTO Office裡並沒有這些擺設。也許是真的擺設好看也說不定,並不會真的去看那些書,如基業長青、長尾理論,或是像彼得杜拉克、大前研一或傑克威爾許等著作。

  精業分出子公司精誠,精誠後來合併母公司精業,中間的曲折如何我並不知。但根據我從管理書籍的推敲,精業如同三商一樣,以硬體主機起家的電腦公司,在一二十年前的IT業,利潤來自硬體,而軟體幾乎是硬體出售的附贈品,如此軟體人員在這樣的公司是沒什麼地位。我猜分出精誠子公司的時機,應該是軟體工程思維的抬頭,計薪方式與硬體人員其實是不同水平的,甚至業務行為也大不相同,是故分出子公司,如此避免給人感受同工不同酬的處境。

  有個對照組是之前提的安達信例子,若安達信這會計龍頭要擴充顧問諮詢業務,應該比照精業分出精誠才不會出事,就不會出現陷於要公正稽核還是要周全顧問業務上的兩難,導致為了恩隆做假帳而斷送會計龍頭的寶座。

  爾後,精誠反併精業的時機,應該是硬體微利的時代,不管跟三商還是跟精業買硬體,品質、價格或售後服務都差不多,而可以獲利的地方正是軟體品質,也就有CMMI的認證。這種合併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的移轉。

  我想這次裁員原因很多,金融風暴是主因,但也是突顯公司體質的最佳考驗。有的主管被裁,我想是在合併後,沒有去設想核心競爭力是否產生變化,仍然去擁抱以前成功的方式。而更甚者,頭銜和實質作為相悖甚至完全不搭軋,那麼頭銜失去意義同時,也變成是被裁員的主因。這裡紀念我遭逢第三次被裁員,第一次工作一天就被裁,第二次工作一週被裁,至少是十一年前的往事。

  回到CTO Office為何會為裁撤?特別是才剛通過了CMMI L3的認證,主要原因是CTO辜負技術長一職的意涵,挖東牆補西牆毫無技術sense可言,無異昭告他的競爭對手如CIO歡迎隨時拉他下台。當技術長對CTO Office的定位是創造被BU利用的價值,還要求下屬各需具備業務與技術兩頂帽子,這是其他BU如Banking、EBS部門都會做的事,CTO Office與之無差別,CTO Office存在意義便無,被裁也是首當其衝,特別是像現在的經濟寒冬,別的BU的業務量銳減,處於BU的下游的CTO Office更不用說,這時想轉型做產品也是為時已晚。而且根據以前曾在微軟任職的同事聽聞我們只有三個人(也許只有我一人)在做產品,只回敬一句:笑死人了。

  講是這樣講,但我肯定技術長完全不懂管理,從其辦公室陳設裡沒有一本管理書籍來看,其管理思維依舊停留在20世紀,相信人脈重於一切。我也相信人脈學,但人脈的基礎到21世紀已經質變,20世紀的人脈基礎講究的利益分享,到21世紀的人脈基礎卻是信賴對方的專業。從Banking狠批CTO Office是跟著別部門技術尾巴在跑,而不是領先為集團技術頂層,憑這點就沒有足夠給BU信賴的基礎,只有完全不懂管理的人才不明瞭技術長一職的使命。此外看過[僕人]這本講領導學的書,領導是要作為屬下的僕人,滿足所,而非作為上司的奴隸,滿足所。但被裁的部門如EBS,其PM、處長、協理等皆是滿足其副總所慾的奴才,所以也希望屬下也像奴才一樣滿足PM,如Vibo的小強PM,只做數字管理,與MS Project的Licence等身;而技術長則巴著董事長、總經理,把框架講得多好多優秀,在軟通要買時卻才知道沒有開發完,只好把我賣到軟通賺人頭費,據說被CEO重批為:詐騙集團的首腦。

  這也許是業界長期流傳的一句話所導致:要跟老板。也和人脈學差不多,對的老板在21世紀已有不同的定義,不過就是大前研一強調的專業二字,老板至少也得專業或是尊重專業。在傑克威爾許的心得,請對的人上車,而且要請錯的人下車,即使是內鬥也在所不惜。技術長無異是錯的人,如此重視業務的技術長甚至若是執行長,任職安達信的CEO的話,歷史依然會重演,醜聞依然會爆發,也幸虧不是在會計公司任職。

  公司內鬥是壞事嗎?肯定是,至少我被裁了,有同事替技術長抱屈說:他連別的BU要挖CTO Office的角都攔不住。我回他說攔得住,技術長寧可我離職也不讓我轉部門,還大言炎炎表示留下我是為我好,結果下場是和他一塊死,據說自己反而在軟通找到新職。從內鬥到裁員,對公司對個人,是危機也是轉機。這些話不吐不快,所以續貂在去年的文章,也希望一切都留在20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