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標準差,第一印象像以前的管理大師泰勒,鉅細靡遺研究工作流程的最佳化,包括鏟沙的基本動作、鏟子的改良,很像教練訓練球員基本動作一般。

  後來看了新潮社譯作:The power of Six sigma(中譯:我懂了,六標準差)。其實和我想像的相去不遠,但層次有提高到專案管理,6 Sigma的步驟分別是DMAIC:Define、Measure、Analysis、Improve and Control,到第6個標準差,即每百萬個產出只有三到四個瑕疵。

  要我做個練習題的話,應該選與切身相關的Architecture Consultant職務。那第一個步驟就是界定(Define)了,要推廣一個Framework,已經不能再靠廿世紀只想用人脈去推廣,而反而不知自己推廣的是什麼。那首先先界定Framework為什麼是要符合人所需要,什麼人會去用它?是故界定如下:

1. 推廣的對象是Developer,而非End User。

2. 使用Framework的目的是節省開發成本。

3. Consutlant角色上是協助而非主持一個專案或成為專案上的主力。

  界定這議題我想到之前在軟通動力進行的財富管理是一個相當糟糕的Anti-Pattern:

第一、PM介入了Architecture職務,卻要求Architecture幹PM的事。

第二、欲拿Banking部門委託開發財富管理的錢,實為開發全功能性的Framework,意欲犧牲Banking部門的利益。面對Banking的質疑則以無權有責的台灣Archietcrue--我來應對。在企業管理上,這種作法,誠信全失。最後Banking拒付該Framework開發的錢,得不償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