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吉隆坡之行感覺不錯,新加坡和駐點吉隆坡的工程師都相當Nice,可惜了放棄這些伙伴。而公司從佈局亞太轉變為重心放在中國大陸的決策,無從置評這決策的好壞,這或許是在現在經濟不景氣中所做的取捨。而此行除了對當地的人情風土、體會不諳英文之不便外,也對Architecture這有必要個review的整理。

  當我面對駐點工程師Jonny的要求,如對Log定時壓縮備份與清理。其實我有想到也做了防範,卻未盡周全,只做到刪除過時檔案,忘了客戶也會有備份的需求,是鄉愿的忘記,因為也知道對目前實作者不能有太大期待。而c3p0的risk,更是讓我注意到connection pool的配置,和過往依賴商業大廠WebLogic、WebSphere所提供的connection pool有所不同。一個Architecture要看顧多少層面:DB、Connection Pool、Log…,需要做個整理,但整理是個參考用。有時這幾次的專案經歷,常莫名其妙也要扮演Project Manager的角色,很難從純Architecture或TPM角度去看專案,去定位身在專案的角色。

  前任技術長說技術人員要有兩頂帽子,一頂技術一頂業務。我卻覺得要有三面鏡子,照它、自照、透明。照它是是自己的角色去看待Project,而大多人都只做到照它,像Vibo的PM小強,以為只需做好數字管理就好,其它不關己事,只做到照它,不是昧於現實一昧要求他人,就是自覺做好本份就不管其他。

  自照講白一點就是面對現實、面對自我。我設計這次案子的架構,也知人手不足,所以採用同心圓的方式,最核心的先做;也知天津精業裁撤在即,情緒上很難要求他們做好工作,至少能做到及格就行,所以就出現Log設計上有不足的情形。對照Vibo,很多高官選擇昧於現實不能(敢|願)自照。PM小強昧於現實,常撂下一句:[我不管,我現在就要。]當時的PMO不能自照,力推FFPA進行作為工時評估標準,且不說FFPA之良窳,在無法取得業務與技術單位共識下,多出FFPA評量爭議耗費甚多時間,PMO其實也該有自知之明選擇不再介入,這時也得佩服當時EBS副總悍然拒絕PMO繼續Vibo的支援。

  透明是自照與照它皆能互視謂之。否則會出現"善與惡,皆在照鏡中互相茫然"。不少朋友都勸說我的脾氣不要那麼差,但常有時我反觀勸我的朋友,自己也有工作上的無力感。會想問題出在哪裡,最後從最深處的記憶挖起來。原來在工作第二年,換了第二家公司,因工作不順,把壓力帶回家中,導致和父母吵架,事後雖得到諒解,卻非常自責。若是自己能力不足,挨刮就得自己吞下,若是他人因素,就得歸還他人,不必憋在心底悶出病來。所以後來漸有呂秀蓮曾說過的一句話的體會:忍無可忍,不必再忍。既然Vibo的PM小強曾在msn title罵我無恥,我不必回嘴,第二天拒絕與他共桌吃飯,除非他道歉。透明就是在照它與自照的結果後取得一個平衡。

  應該還有第四面鏡子-全照,這也是朋友從旁觀者角度對我的觀察,考慮長遠的人際關係、credit等議題。而透明這鏡子必須變成三面鏡,讓全照、照它和自照全都互相通透。這是一門很難的功課,如good credit也有好壞之分,壞的good credit就像yes man,最後是累死自己。bad credit在某些情境有可能是好的,這次裁員中,體會了不少。

  從吉隆坡感想扯到架構再扯到哲學性的東西。該給什麼標題呢?只給一個"扯"字又有別種意思。就給如上的標題好了。也感懷天津精業曾共事的朋友,以及已離開或將離開的同事,還有未卜前途是否還是同事身份的工程師。也因為上線算順利,才有機會閒扯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